人體就像是一台精密的機器。如果環境變得過於極端,無法調節就有可能發生故障。
人體內部系統在 攝氏36-37度下運行最佳。在健康的條件下,身體通過體溫調節系統來控制。
大腦和其他器官協作來維持溫度。但是當身體長時間暴露在極端溫度下時,它就無法跟上。
高溫環境會導致疲憊、脫水甚至昏厥。一旦身體達到攝氏40度,就有可能發生中暑。
一連串的身體衰竭,中暑會導致頭暈、噁心、精神錯亂和細胞死亡。如果體溫沒有迅速降低,可能會對大腦和神經系統造成持久的損害。
身體如何調節溫度?
位於大腦底部的下丘腦(Hypothalamus)控制著這一功能,下丘腦調節身體對溫度升高或降低的反應。
它從皮膚和身體其他部位的溫度傳感器接收信息,以監測體溫並確保一切順利進行。如果體溫下降,下丘腦會使肌肉迅速收縮和釋放。
這就是我們所體驗的顫抖。隨著體溫的升高,熱必須散發到體外。下丘腦向汗腺發出信號以產生汗液,在汗液蒸發時產生冷卻效果。
它還會影響皮膚附近的血管,因此血液中多餘的熱可以通過皮膚轉移到體外較冷的空氣中。
脊骨神經醫學預防及緩解中暑
身體由大腦經由神經支配,感覺與運動的訊息大多皆由神經系統來傳遞,脊骨神經科學最主要的理念之一便是恢復與維持身體正常的神經傳遞。
若是神經傳遞因為關節錯位或是組織發炎等因素,造成傳遞誤差或是延遲,便會影響身體表現與認知錯誤。
我們得知體溫調節中心位於大腦底部的下丘腦(Hypothalamus),
如果身體傳達路徑遭遇阻攔或是錯漏,大腦下達的指令便無法成功執行,若因此體溫調節速度下降便容易造成中暑症狀。
脊骨神經醫學的調整可以讓神經系統恢復功能,讓身體達到平衡狀態,減緩與解決身體不適的症狀。
常有中暑體質的人,藉由環境改善與正常飲食,但恢復狀況卻緩慢,
而經過脊骨神經醫學調整後,可以明顯改善長期或慢性中暑症狀,其原由便是恢復了人體神經系統功能的平衡所致。
什麼是中暑?
一般人對於中暑的由來像是,戶外烈日下勞動、運動,耗汗過度,汗如雨下,發生在身體內部溫度達到攝氏40度,
並且出現神經功能喪失和器官損傷的臨床症狀時,造成的不適;而在冷氣房內,冷熱溫差變化因身體無法適應所產生的不舒服感,則屬隱性中暑。
簡而言之,就是身體調節溫度的功能失常。
運動是導致身體過熱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對於在炎熱條件下比賽的運動員而言。
激烈運動的肌肉會產生大量熱,而這些熱無法及時排出。高熱和運動會使血管擴張,因此心率升高以保持血液流動進行散熱。
所以在熱浪期間,當您不運動時卻心率升高,有可能是體溫過高的警告信號。
在中暑後期,心血管系統開始崩潰。心率驟降,血流減慢。如果沒有足夠的血液流向大腦,人們可能會感到頭暈目眩或難以集中注意力。
下丘腦還減緩某些器官的活動,以確保心臟和肺的能量需求。
腸道、腎臟和其他與呼吸或認知功能不直接相關的器官會隨著體溫升高和血流驟降而變得不那麼活躍,接而導致缺血。
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這些器官可能會受到永久性損傷。嚴重的可能致命。
中暑如何影響大腦?
如果心臟負荷過度,會影響流向大腦和其他器官的血液。大腦缺氧會導致昏厥,這是中暑的常見副作用。
在攝氏40度時,血腦屏障開始失能。
血腦屏障(這種屏障將腦組織與血流分開,將不需要的物質和細菌拒之門外,同時允許大腦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進入。)
在高溫下,屏障失能會導致不需要的蛋白質和離子會在大腦中積聚,通常會引起炎症反應並對大腦正常功能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高溫會導致細胞死亡。小腦是腦部最先開始衰竭的部位之一,該區域控制運動功能以及其他任務。
中暑的運動員可能會因為肌肉控制失敗而搖晃或倒下。
酷夏易中暑
人體內有散熱機制,大熱天如果排汗系統出了問題,體內溫度失調,體溫飆至攝氏 40度以上,就會昏倒中暑。
一旦中暑,患者的體內對電解質、溫度代謝出現異常,如果沒有妥善處置,嚴重者可能致命。
中暑症狀包含體溫升高、呼吸急促、噁心、嘔吐、無力倦怠、全身酸痛、胸悶、不出汗、口渴、焦躁不安、頭痛、頭暈等,
情況緊急者,則會有神智不清、暈倒、休克等狀況出現,必須緊急送醫。
中暑時,要趕緊降溫,脫離太陽炙烈的環境,把患者移到陰涼地方,解開衣扣、助排汗、多喝水或打點滴,體溫下降後,情況便能好轉。
要避免中暑,建議烈日下不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但非得從事時,要做好防曬、多補充水分,要戴帽子、遮蔭,衣著保持通風,且適度休息。
隱性中暑
許多學生或上班族常發生的隱性中暑,
其症狀有頭痛、頭暈、胸悶、呼吸不順、冒冷汗、心悸、食慾不振、腸胃不適、噁心、嘔吐、頸肩酸痛、手腳發軟等不適,但體溫大多不會飆高。
因其體溫中樞和汗腺功能失調,大多處在冷氣房環境裡,不易流汗,排汗能力差,很少運動,
不常待在戶外的人,每天光是從室內走到室外上廁所,一進一出冷氣房,就有類似中暑的症狀出現,這種稱為隱形中暑。
另外,隱性中暑也好發於體質虛弱者尤其加上熬夜、睡眠不足的人。
如果睡眠品質不佳且隔天又早起、空腹的人,或是腸胃不適的人,就很容易隱性中暑,而溫差變化大也會提高隱性中暑機率。
建議有中暑體質的人,讓身體變為鹼性體質,可喝些檸檬水消暑,平時多吃蔬果;要多運動,有良好體能,以適應環境溫差變化;
在冷氣房工作時,可加件外套,避免進出冷、熱環境,溫差太大,引起身體的不適;口渴時,不要一口氣大量飲灌冰水、冰塊。
定期經由脊骨神經醫學來保養脊骨神經健康,以發揮身體正常自癒力的修復調節能力,避免中暑。